悅意婚姻輔導及心理輔導事工-優惠收費輔導服務及免費輔導服務
  • 悅意輔導事工
  • 婚姻輔導
  • 婚姻輔導怎樣做?
  • 婚姻輔導的重要理念
  • 婚前輔導
  • 婚前輔導怎樣做?
  • 心理輔導非藥物治療
    • 心理輔導治療:抑鬱症
    • 心理輔導治療:焦慮症+驚恐症
    • 心理輔導治療:躁狂症
    • 心理輔導治療:沉溺行為及成癮問題
    • 心理輔導治療:情緒問題(離世,失去)
    • 心理輔導治療:創傷
    • 心理輔導治療:個人成長與發展輔導
  • 心理輔導非藥物治療怎樣做?
  • 兒童及家庭輔導
  • 基督教輔導服務
  • 線上或網上心理輔導
  • 輔導費用及免費輔導
    • 登記表-免費慈惠輔導服務
    • 登記表-免費輔導查詢
  • 關於我們:專業心理輔導員
  • 聯絡我們
  • 免費婚姻課程
  • 免費情緒教室
  • 感自在-專注放鬆練習課堂
  • 最新課程:情緒健康與婚姻家庭
  • 心理測驗:免費,線上,即時
    • 婚姻生活美滿程度測驗
    • 依附模式與親密關係測驗
    • 抗逆力測驗
    • 亞健康測驗
  • 心理"長知識":日常心理問題
    • 心理金句影音版
  • 悅意好生活:婚姻家庭心理
  • 信仰與生活

悅意好生活:婚姻家庭心理

專題文章分類:
婚姻與關係, 心理與情緒, 兒童與家庭
輔導服務及免費輔導

面對兒童情緒問題,家長可以怎樣做及怎樣教?

1/17/2021

 
圖片
研究發現健康快樂的家庭成長環境比學業成績更能有效地塑造孩子的健康與穩定成長和幫助個人長遠的事業發展,通過下面的兒童情緒問題例子解釋和說明,家長可以怎樣做和怎樣教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學習及發展情緒管理能力?
1. 小朋友脾氣暴躁,不合群.
2. 小朋友主動同人玩,但被同學拒絕或排斥.
3. 小朋友只聽老師說話,不聽父母說話.
4. 小朋友比較難教,我一句小朋友一句.
5. 小朋友被駡就叫死.
6. 小朋友十分好動.

第一部份-小朋友脾氣暴躁,不合群,或十分好動.跟小朋友要怎樣溝通?
如果小朋友出現焦慮,可以有這些表現,例如:脾氣暴躁,不合群,難教,好動等, 因為表達不到,小朋友只有通過行為來吸引大人的注意,想大人理會他,關注他.
CONNECT(接觸)方式六個要點:
首先, 跟小朋友溝通說話時,要更有果效,可以通過以下CONNECT(接觸)方式, 共有6點, 要特別注意:
1. 要跟小朋友同一高度: 即是父母盡量坐下或蹲低身, 小朋友個子很細小, 望著父母會像巨人, 特別是父母嚴厲時, 小朋友會感畏懼, 姿勢阻礙了溝通, 令小朋友難接收信息;
2. 要眼望眼: 這是與小朋友接觸(CONNECT)的最佳方法, 要溫柔, 不是瞪目;
3. 父母可以多用身體接觸, 特別是擁抱: 當小朋友不開心, 發脾氣時,也可以用雙手輕掃孩子的雙臂, 舒緩小朋友的情緒, 然後幫助小朋友一步步說出來;
4. 給與小朋友多些說話空間, 鼓勵及等待小朋友慢慢地說出來: 這是父母最難做的, 因為父母焦急和著急, 好緊張及愛鍚自己的孩子, 可是,會弄巧反拙, 欲速不達, 窒礙小朋友表達, 令氣氛變得緊張, 出現焦慮;
5. 切身處地同理心: 父母嘗試以小朋友的角度去感受他, 如果父母能幫助小朋友說出內心的感受, 小朋友基本上情緒已得到初部舒緩, 因為小朋友感到及發現有人明白他, 這是好重要的, 例如,對小朋友講: 你好不開心, 因為被同學欺負, 不跟你玩, 所以, 你不想走進去, 自己走開; 之後, 可以再說: 你那麼不開心, 所以, 好嬲, 發脾氣, 是不是?
6. 要先處理情緒,是首要: 之後才慢慢跟小朋友討論處理方法(發脾氣及不合群等), 否則, 出現情緒主導, 是聽不到, 聽不進去, 無法溝通的.

第二部份-小朋友主動同人玩,但被同學拒絕或排斥,要留意小朋友出現[不可能]的想法!
在學『主動』階段改變[不可能]:
在學時期, 小朋友處於成長中的『主動』階段, 正在嘗試學習主動認識朋友, 只是在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挫折, 被同學拒絕或排斥, 繼而可以出現退縮反應, 甚至在思想上, 可能認為情況是『不可能改變』, 故此, 小朋友需要更多由父母而來的鼓勵, 讓他能夠繼續有能力學習[主動].
所以,父母可以做的, 首先是跟小朋友慢慢及仔細地傾談, 因為對小朋友來說, 人際是比較複雜的東西, 不易說出, 故此, 父母需要有點耐性, 小朋友是可以表達清楚, 當面對同一情況時, 有能力處理問題的.

例如, 小朋友想跟其他小朋友玩, 雖然, 被其他小朋友拒絕, 但是, 還是可以有其他方法去處理, 可以了解是什麼原因不跟自己玩, 知道後可以怎樣做, 其他小朋友當時的反應, 自己一個可以怎樣自處等等, 父母要仔細地了解小朋友當時面對的情景細節, 包括小朋友的對話, 彼此反應, 周圍環境及人物的反應, 通過父母的引導, 幫助小朋友能夠自己看到和找出面對困難的方法, 並且確認情況是可以改變的. 父母逐步地幫助小朋友找出認為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及處理方法, 引導和教導他去面對挫折, 幫助小朋友改變『不可能』的想法, 這正是協助小朋友學習及提升抗逆力的機會, 在成長過程中很重要.

第三部份-怎樣處理小朋友不聽指令? 這是有關小朋友的主見問題.
小朋友由[自主]階段開始有主見, 不聽指令屬正常:
其實, 由2歲開始, 小朋友已進入成長中的[自主]階段, 小朋友已好想話事, 所以, 會挑戰父母, 跟前以前BB好不同, 以前事事要靠父母, 簡單如吃東西與清潔都要, 由[自主]階段開始,小朋友有好多東西可以自己控制及自己做到, 他開始想話點事, 自己決定, 這是小朋友成長必經的, 是屬正常, 跟自己及小朋友做得好不好無關.

另外, 父母好努力教小朋, 不想高壓, 給與空間, 好想小朋友一步步成長:
1. 首先, 父母肯定自己的付出, 也要肯定小朋友的努力及進步,
2. 在這個成長階段, 小朋友正是發展小肌肉及手眼協調等, 所以,會好想話事, 因為要肯定自己有能力, 即是小朋友要感受和發現到自己有能力控制及做到一些事情, 例如 ‘戒尿片’, 他做到會好開心, 就算有其他人, 他都會好興奮地拿出來證明給你看, 又或者, 常常攪柜門, 走樓梯, 攪飯桌上的東西, 總之你叫他不要做的, 他仍是要做, 可是, 如果小朋友不是這樣, 又怎會是學習自主呢? 故此, 小朋友會為挑戰而挑戰, 是正常的, 不用打壓; 不過, 也要訂立一些規矩, 學習守規矩也是小朋友從父母身上學回來的好東西.
3. 例如, 小朋友只聽老師話, 不聽父母說話, 說學校要著冷衫, 不可以穿棉外套, 其實這也表示小朋友會守規矩, 父母先要看到這個, 然後, 可以同小朋友講, 你知道在學校要守規矩, 要著校服, 你這樣做是對的. 之後, 再跟小朋友說, 如果天氣冷, 穿著了校服冷衫仍然冷, 爸爸/媽媽給了你棉外套, 你帯返學校, 可以穿棉外套, 也跟小朋友一起閱讀學校通告, 讓小朋友明白, 更可以再引導小朋友去想, 穿著了校服冷衫仍然冷, 那麼你可以怎樣令自己不冷, 不會生病? 還有, 病了食藥, 你會好辛苦的.
4. 父母可以一步步引導子女去想, 陪伴他們成長, 找出答案. 小朋友的潛在能力真是好多的.
5. 父母好堅持, 小朋友一樣可以好像父母好堅持, 這樣也會形成 ‘我一句你一句’ 的出現. 故此, 並非父母規範多,或者常常帶他們去玩, 令他們開心, 又教又逗, 他們就會聽, 而重點是小朋友要被明白,多給與說話空間, 鼓勵及等待小朋友慢慢說出來, 聽完後才一步步解釋父母想小朋友學習的規矩, 否則你怎樣叫, 結果小朋友還是接收不到, 有可能, 他還是不明白. 另外, 父母可以嘗試聽聽小朋友的想法, 想做什麼及為什麼會這樣做?

第四部份-怎樣處理小朋友說死! 這是有關小朋友的學習與表達問題.留意小朋友說’死’及焦慮行為.
留意小朋友說’死’及焦慮行為:
如果,父母聽到小朋友說 “我要死啦”, 除了可以是從坊間學回來, 耳濡目染之外, 還有可能是小朋友有不開心的事, 甚至有可能認為自己不好, 不可愛, 而不知如何地表達出來, 所以, 小朋友便從他的資料庫(腦袋)裡找一些可以表達他當下情緒的詞語, 然後說出來, 代表他的心情. 但是, 小朋友說’我要死啦’是會有些危險的, 父母要多加注意, 重點是要停止小朋友說’死’, 要教導孩子不要這樣說, 另外, 父母也要舒緩小朋友的情緒, 引導他表達自己內心的世界. 

還有, 也要小心和留意小朋友有沒有出現焦慮行為, 焦慮可以令小朋友多動, 不停走來走去, 好像停止不了, 例如, 小朋友常常被父母說: ’錯’, ’唔乖’, ’唔聽話’, ’唔好’, ’唔要你’, 或者罰企在家門外, 或者被丟在街上不理, 父母自己繼續走, 令小朋友叫喊父母, 追逐父母; 又或者父母吵架, 其中一方向小朋友說: ‘最衰是你’, ‘是你唔乖’ , ‘是你唔聽話’ , 怪罪小朋友令父母吵架, 或被配偶鬧, 這些都會引發小朋友容易出現焦慮. 這樣, 父母便要改善一下夫婦及親子溝通的方法與模式.

父母要照顧小朋友的安全, 從旁觀察, 按他們的進度來幫助他們發展, 並不是控制小朋友的發展進度, 控制會令小朋友不安及焦慮, 反而會窒礙小朋友, 小朋友的發展潛力可以好大的, 往往可以比我們想到的更大更快, 只是我們沒有留意到. 小朋友好動是正常的, 若然, 小朋友常常站在旁, 只看別人玩, 不參與, 其實, 小朋友有可能已經出現不安與焦慮, 反而, 這樣是不太好的. 如果小朋友得到大人適當的照顧和保護, 小朋友便感覺安全, 會表現活潑, 好動和積極.


評論已關閉。

    作者

    悅意輔導事工的專業心理輔導員

    類別

    全部
    ADHD
    個人成長
    兒童心理輔導
    兒童情緒輔導
    兒童教育
    兒童行為輔導
    兩性溝通
    創傷
    原生家庭
    同理心
    哀傷輔導
    基督教輔導
    多動及專注力不足
    夫妻相處
    失業
    失眠
    婚前輔導
    婚外情
    婚姻輔導
    婚姻關係
    婚禮籌備
    家庭輔導
    工作壓力
    強迫症
    心理輔導
    恐慌
    情侶關係
    情緒病
    情緒輔導
    感情問題
    憤怒
    成癮問題
    抑鬱症
    時間管理
    焦慮症
    父母角色
    生活壓力
    疫情
    移民問題
    空巢期
    童年陰影
    結婚計劃
    腹式呼吸
    自我關懷
    衝突處理
    親人離世
    親子溝通
    解夢
    身心症
    離婚
    非藥物治療
    驚恐症

    查詢預約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悅意輔導事工
  • 婚姻輔導
  • 婚姻輔導怎樣做?
  • 婚姻輔導的重要理念
  • 婚前輔導
  • 婚前輔導怎樣做?
  • 心理輔導非藥物治療
    • 心理輔導治療:抑鬱症
    • 心理輔導治療:焦慮症+驚恐症
    • 心理輔導治療:躁狂症
    • 心理輔導治療:沉溺行為及成癮問題
    • 心理輔導治療:情緒問題(離世,失去)
    • 心理輔導治療:創傷
    • 心理輔導治療:個人成長與發展輔導
  • 心理輔導非藥物治療怎樣做?
  • 兒童及家庭輔導
  • 基督教輔導服務
  • 線上或網上心理輔導
  • 輔導費用及免費輔導
    • 登記表-免費慈惠輔導服務
    • 登記表-免費輔導查詢
  • 關於我們:專業心理輔導員
  • 聯絡我們
  • 免費婚姻課程
  • 免費情緒教室
  • 感自在-專注放鬆練習課堂
  • 最新課程:情緒健康與婚姻家庭
  • 心理測驗:免費,線上,即時
    • 婚姻生活美滿程度測驗
    • 依附模式與親密關係測驗
    • 抗逆力測驗
    • 亞健康測驗
  • 心理"長知識":日常心理問題
    • 心理金句影音版
  • 悅意好生活:婚姻家庭心理
  • 信仰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