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大量,要原諒別人,莫小器(不要計較),不記仇,陳年舊事就要放低,執著是沒用的,這些都好像是世界的價值觀,若然做不到,那麼就是自己不好,但是,對於被傷者來說,這可以是二次傷害.
曾被說話及或行為傷害的人(經歷創傷),無論在心理或肉體上,都是深刻難受的,要寬恕施傷者絕不容易,除非確定對方知錯,改過,道歉,受到應得的懲罰或報應才能釋懷或原諒,所以,寬恕施加傷害在自己身上的人可以說是違反人性. 避免受傷害,人的自然反應是通過攻擊或逃避去保護自己,對被傷者來說當時是兩樣都做不到,故此,一方面會對傷害自己的人產生憤怒或憎恨,問對方為何要傷害自己,如果對方仍未受到懲罰或被指出錯誤則會問世界是否公平和公義,對周遭更會質疑或感到敵視,另外,被傷者也容易認為自己不好,沒能力保護自己,作出反應或回應,自覺愚蠢,因此感到憤怒. 沒有人能掌控萬事,被傷者要暫時放低唯有歸咎於不幸,內心卻是難受,便想盡辦法避免再次被傷害,甚至逼迫自己,要求做更多去保護自己,結果不知不覺走進惡性循環,使自己辛苦,焦慮和不安,情況變得糟糕,個人生活與工作也受影響. 與其通過歸咎不幸去放低或釋懷,首先是接受個人的有限,當我們開始接納自己這個有限的部份時,我們才能接納對自己的憤怒與被傷害的事實,讓自己騰出時間與空間去喘息和緩解情緒,避免產生更嚴重的問題. 被傷者會傾向死咬著施傷者不放,聽不到對方的道歉或看不見對方的改過是不會罷休的. 我們傾向通過對方或環境改變去幫助自己釋懷,可是,期望總會落空,因為,施傷者不會自覺,不承認或不改過,而當我們一直死咬不放,不單釋懷不到,更令自己辛苦和沉重. 人生就像一個袋子, 我們能背負多少或多重的石頭多久呢? 人總會有限制的,要被傷者去接受這個十分的無奈好不容易,不過,好多研究告訴我們一件事實,施傷者其實也曾經是被傷者,因為,人性裡其中一種病態反應是重複,會將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好或壞事情延續下去,重複在他人身上,並非停止,這等於神學說的[罪與被罪]的問題,犯罪的人亦曾經是被罪傷害的人. 那麼,寬恕是否就等於原諒對方,跟一個曾經傷害自己的人握手言和呢? 如果這樣,我們又是否縱容了施傷者呢? 所以,寬恕的前提在乎施傷者是否了解自己的錯誤及承認自己的過失,願意和開始改變,否則,如果我們因為別人的說話,自己的期望或世界的觀念,仍未見到對方改變的跡象,貿貿然走近他/她的身邊,便作出原諒,和好如初,想盡早放低困擾和問題,這就像走近一個仍然手握利刀的人,我們好容易又被對方刺傷及淌血,縱然錯誤是要指出及糾正,但是我們仍要放過自己,就算本著好意想對方或世界改變,也不一定要自己做到,要明白和接受無論是自己或他人都是有限的,或者有其他人更適合. 人總是想好的,我們愈想好就愈想改變對方及世界,我們盼釋懷,欲放低,卻想盡辦法,包括懲罰,去修剪問題,洗淨過去,藉此舒解個人捆鎖和困擾,所以,目標不達就永不放手,結果,這個想法使自己一次又一次失去主權,繼續無奈和痛苦. 寬恕其實是接受人的有限,放低這個使自己無奈和痛苦的想法及重掌自己的人生主權. 陪伴著和愛我們的人持續地看見我們痛苦,他/她也好難受,實在也被損傷. 最能改變及幫助自己的人莫過於自己,當我們也關心自己和愛我們的人,我們就不再聚焦於施傷者,轉移焦點,珍惜自己和眼前人,這樣,被傷者也重掌主權,繼續前行,不再被施傷者掌控自己的人生,更會停止這個[罪與被罪]的千年咒詛. 心理金句: 寬恕是接受人的有限,放低才能重掌人生主權 延伸閱讀... 評論已關閉。
|
作者悅意輔導事工的專業心理輔導員 情緒問題分類手冊-目錄: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