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總會有許多焦慮不安?
- 雖然好多人都會說我只想簡簡單單地過生活或平平安安就可以了,但是,我們都會容易感到擔憂及出現許多掛慮,有時更像是有心而無力似的. 從BOWEN的家庭系統理論研究指出於原生家庭的成長裡我們就在潛移默化與像是不知不覺的過程裡吸收了許多價值觀念,而這些價值觀念就會影響我們出現恐懼及焦慮不安,例如:沒有努力讀書將來你就會做乞丐(令人長期地產生驚恐及焦慮),生塊叉燒比生你好(即是:我是沒有價值的),你讀完書出來工作父母就不用辛苦(即是:我負累了父母,是我令父母辛苦,沒有我父母就不用辛苦了),你考第一及拿100分父母就給你獎品及稱讚(即是:愛是有條件,愛不是沒有條件的),所以,在成長過程裡,我們都是長期地吸收了許多負面情緒影響了我們,而這些[恐懼不安]就是我們成長中的絆腳石阻礙了我們的成長與發展,至於這類[價值判斷]就成為了我們的人生導航儀或枷鎖,當我們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及不可愛的,別人又會否覺得我們是可愛和有價值的呢? 是不會的,這就更會影響了我們的人際關係與互動效果. 焦慮情緒是怎樣出現及可以怎樣消除? - 我們的社會文化只看成果,不看過程,但是,"夢想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段旅程!"(無名氏) 況且,結果是終點只是一點,經歷是旅程是由許多點子組成的; 許多成功故事與發明成果都是由很多的失敗經驗一點一滴地累積而成,缺乏這些過程,成果是不會出現的; 所以,如果我們將焦點只放在一點,便會容易使人們及自己產生焦慮及負面情緒,更錯失了整個旅程及其他點子的可塑性. 我們的個人成長同樣是需要過程與失敗經歷,故此,我們需要接納自己這倨部份,開始學習享受你的人生旅程,並開托你的可能性! 那個方法能有效地處理焦慮? - 焦慮情緒容易使人枯竭,因為,焦慮會令人緊張,更催使你做很多事情,面對那麼多東西,個人自然會產生沒完沒了的感覺; 不過事實是,問題並不會一天完成或一下子便處理好的,是需要一點一滴地累積和逐步去解決的,而重點是每天做一點便有機會完成計劃,所以,每天一小步是有可能征服將來的大問題的,故此,不要輕看你今天的一小步. 相反,驚恐只會帯來焦慮,而焦慮更催使我們走向一個極端-[要做很多事情],忙亂則容易造成錯誤決定,最終認為”自己不好”,並走進惡性循環. 這裡以畢菲特的投資錦囊作為闡釋例子幫助我們掌握一些重點是能夠有效地降低焦慮情緒及幫助處理強迫行為: 1. 多樣化並不總是一個好主意 - 想多做多未必是好事,反而令自己不安! 2. 首先投資在你自己身上 - 通過輔導與學習提升自己心理質素對生活及工作會有幫助! 3. 相信你自己會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 - 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小步,並具體地肯定自己所做到的! 4. 只做你自己認識的投資 - 從自己熟悉的開始會較容易幫助自己踏出重要的一步! 5. 只關注你認為正確的新聞或消息 - 不要看不斷令自己出現負面情緒的新聞或消息! 6. 購買一家公司的股票等於買入一部分業務 - 將每一小步綜合起來成為一幅具體圖畫,並寫下一些鼓勵自己的說話! 7. 從你的錯誤中學習並繼續前進 - 每個人都有機會犯錯,重點是不要問點解,令自己產生更多負面情緒,反而從開放式問題,找出改變的可能性和方法. 8. 不要成為即日交易者 - 改變不是一天便出現,重點是要持續每一步! *所以, 重點是接納自己,活在當下,常存正念,並肯定自己的努力和做到的東西, 這是現在輔導學的[自我關懷]概念所提倡的. 心理金句: 恐懼不安是我們的絆腳石,價值判斷成為我們的人生導航儀 反思問題:
延伸閱讀... |
作者悅意輔導事工的專業心理輔導員 情緒問題分類手冊-目錄: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