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般對情緒的印象是負面的,甚至往往會傾向認為人們會刻意地這樣做-"通過情緒來控制別人",所以,我們會經常將此標籤化-"情緒勒索" emotional blackmail, 並認為對方可能是這樣情緒勒索,還覺得自己或者也是這樣,感覺都是很差的,十分討厭或厭惡; 故此,我們當然不會接納對方,也會拒絕自己的負面情緒,更不想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不過在輔導學裡提醒我們一件事情,情緒是個人的一部份,是自然而生和與生俱來的,就算想法也是一樣,最初的感受與想法都好像是從腦海裡飄浮出來一樣,所以感覺就是感覺是沒有對與錯的,若然,我們拒絕這個自然的部份,即是拒絕自己; 當個人出現拒絕自己的狀態,只會令自己更加辛苦和難受,嚴重地產生挫敗感,而在互動關係裡,也同樣地使別人辛苦,令關係張力更崩緊. 故此,我們與其抗拒,討厭,或咒詛這個人們的黑暗面 dark side,令自己跌入更深的負面情緒,甚至墮進想控制自己或對方的陷阱,不如先接受這個人類的自然部份,好像點亮一根蠟燭似的,幫助自己尋找出路,反而更能為己為人帯來盼望的可能性. 當我們接受這個自然部份的負面情緒時,是否等於我們要跟隨和選擇這個負面情緒,甚至讓它繼續放大? 答案不是; 要接受和接納它並不等於要選擇跟隨它或放大它的,這是兩個不同的部份來的. 心理金句:咒詛黑暗跌入負面情緒,點亮蠟燭帯來盼望出路 反思問題:
延伸閱讀... |
作者悅意輔導事工的專業心理輔導員 情緒問題分類手冊-目錄: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