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性抑鬱症(心境惡劣)是抑鬱症的其中一個細分類別,根據美國DSM-V診斷手冊提供的資料,持續性抑鬱症的意思是個人在 一天中大部分時間情緒低落(由主觀描述或他人觀察),而且持續多天,及至少 2 年,要注意的是,在兒童和青少年中,情緒可能是易怒,持續時間必須至少1年.
另外,個人在持續性抑鬱時會出現以下兩種(或更多)症狀: 1. 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 2. 失眠或嗜睡, 3. 精力不足或疲勞, 4. 自卑, 5. 注意力不集中或難以做出決定, 6. 絕望感. 還有,持續性抑鬱症狀(心境惡劣)會引起社交,工作與職業,或其他生活領域的重要功能的顯著痛苦或損害. 按此處了解心理輔導非藥物治療... 按此處返回免費情緒教室... 嚴重抑鬱症是抑鬱症的其中一個細分類別,根據美國DSM-V診斷手冊提供的資料,嚴重抑鬱症的意思是個人在同一兩週內出現以下五種(或更多)症狀,代表與先前功能的變化,而至少一種症狀是”情緒低落”或”失去興趣或快樂”:
1. 一天中大部分時間,幾乎每天都情緒低落,由主觀判斷或報告,例如:感到悲傷,空虛,絕望),或由他人觀察,例如:顯得淚流滿面,要注意的是,兒童和青少年可出現煩躁情緒, 2. 一天中或幾乎每天,對所有或幾乎所有活動的興趣或樂趣顯著減少,由主觀描述或觀察, 3. 不節食而體重增加或體重明顯減輕,(例如:一個月的體重變化超過5%),或者幾乎每天都會減少或增加食慾, 4. 幾乎每天都會失眠或嗜睡, 5. 幾乎每天都有精神運動性刺激或遲滯(其他人可以觀察到,而不只是主觀地感覺不安或慢下來), 6. 幾乎每天都會感到疲倦或失去能量, 7. 無價值感,過度或不恰當的內疚感(可能是妄想),幾乎每天(不僅僅是因為生病而自責或內疚), 8. 思考或集中注意的能力下降,幾乎每天,或優柔寡斷(無論是通過主觀原因或其他人觀察到的), 9. 反復出現死亡念頭(不僅僅是對死亡的恐懼),反復出現自殺念頭而沒有一個具體計劃,或一次自殺企圖,或一個具體的自殺計劃。 還有,嚴重抑鬱症狀會引起社交,工作與職業,或其他生活領域的重要功能的顯著的痛苦或損害. 按此處了解心理輔導非藥物治療... 按此處返回免費情緒教室... 躁狂症或狂躁發作Mania,根據美國DSM-V診斷手冊提供的資料,躁狂症的意思是個人會出現一段明顯的異常和持續升高,膨脹或易怒情緒的時期,和異常及持續地增加以目標導向的活動或能量,"狂躁發作"會持續至少 1 週,"輕躁狂發作"會持續至少4天,和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出現,亦幾乎每天都出現.
另外,個人在情緒障礙和精力或活動增加期間,顯著地出現三個(或更多)以下的症狀,如果只是煩躁情緒,則是出現四個,或與平常行為出現顯著變化: 1. 誇大的自尊,或自大; 2. 睡眠需求減少,例如,僅睡 3 小時後便感覺休息足夠; 3. 比平常更健談,或有壓力要繼續說話, 4. 思想飛躍或飛快,或主觀體驗思想飛躍或飛快, 5. 注意力分散(非常容易將注意力吸引到不重要或不相關的外部刺激),像報告或觀察到的那樣, 6. 增加以目標導向的活動,(例如:社交,工作或學校,或性),或精神運動性刺激的活動(無目的或非目標導向的), 7. 過度參與可能導致痛苦後果的活動(例如:無節制地瘋狂購物,輕率的性行為,鹵莽的商業投資). 還有,"狂躁發作"的情緒障礙會嚴重到足以導致明顯的社交或職業功能障礙,至於"輕躁狂發作"的情緒紊亂和功能改變是可以被他人觀察到的. 按此了解心理輔導非藥物治療... 按此處返回免費情緒教室... 社交焦慮症或社交恐懼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是焦慮症的其中一個細分類別,根據美國DSM-V診斷手冊提供的資料,社交焦慮症或社交恐懼症的意思是個人對所處的一種或多種社交情境出現明顯的恐懼或焦慮情緒,當個人暴露於可能被其他人審視的處境中,包括社交互動(例如:談話,與不熟悉或陌生的人會面),被觀察(例如:吃,或喝),及在他人面前表演(例如:發表演講). 而個人的擔憂是有關於他或她以某種方式行事而會遭受到負面評價,感到羞辱或尷尬,或會導致被拒絕,或冒犯他人,而表現出焦慮症狀.
還有,個人在社交場合幾乎總是引起恐懼或焦慮情緒的,而要注意的是,兒童出現的恐懼或焦慮情緒可能會是通過哭泣,發脾氣,發冷,在社交場合裡表現依附,畏縮或不說話,並且,兒童的焦慮情緒也必須發生在與同伴一起的環境中,而不僅是與成人的互動裡。 另外,個人亦會迴避社交場合,或會忍受強烈的恐懼或焦慮情緒,而且,這些恐懼或焦慮情緒與社會情境和社會文化背景所構成的實際威脅是不成比例的. 這些恐懼和焦慮情緒或迴避反應是持續的,並通常持續 6 個月或更長的時間. 至於,恐懼和焦慮情緒或迴避反應更會導致社交,工作與職業,或其他生活領域的重要功能的顯著痛苦或損害. 按此了解心理輔導非藥物治療... 按此處返回免費情緒教室... 廣場恐懼症Agoraphobia是焦慮症的其中一個細分類別,根據美國DSM-V診斷手冊提供的資料,廣場恐懼症的意思是個人對以下五種情況中的兩種或更多,會出現明顯的恐懼或焦慮情緒:
1.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例如:汽車,公共汽車(巴士,地鐵),火車,輪船,飛機; 2. 在開放空間,例如:停車場,市場,橋樑; 3. 在封閉的地方,例如:商店,劇院,電影院; 4. 排隊或在人群中; 5. 獨自在家外. 另外,個人會避免或對以上這些情況感到害怕,因為如果出現類似恐慌症狀,個人會認為難於逃走,覺得遇到困難時會無法獲得幫助,或想到其他使人喪失能力或令人尷尬的症狀,例如:害怕老人跌倒,害怕失禁. 還有,廣場恐懼症的情景總是引起恐懼或焦慮情緒,因此,個人為了主動地避免廣場恐懼症的情景,便往往需要有同伴在場,或者會忍受著強烈的恐懼或焦慮感覺;而恐懼或焦慮情緒與廣場恐懼症的情景和社會文化背景造成的實際危險是不成比例的. 至於恐懼和焦慮情緒或迴避狀態是持續的,並且通常持續 6 個月或更長時間,而恐懼和焦慮情緒或迴避狀態更會導致社交,工作及職業,或構成其他生活領域上重要功能的顯著痛苦或損害. 按此了解心理輔導非藥物治療... 按此處返回免費情緒教室... 驚恐症或恐慌症 Panic Disorder / Panic Attack 是焦慮症的細分種類之一,根據美國DSM-V診斷手冊提供的資料,驚恐症或恐慌症的意思是個人會反復地出現意外的驚恐感覺,而驚恐發作是突然湧現強烈的恐懼感,並在幾分鐘內達到高峰的強烈不適感. 還有,在此期間個人會出現以下四個或更多的症狀;
1. 心悸, 或心跳加速, 2. 出汗, 3. 顫抖, 4. 呼吸急促, 5. 窒息的感覺, 6. 胸痛不適, 7. 噁心, 或腹部不適, 8. 感到頭暈, 不穩, 頭昏眼花, 或昏厥, 9. 發冷或發熱的感覺, 10. 感覺異常(麻木或刺痛感), 11. 脫離現實(感覺不真實), 或人格解體(脫離自我), 12. 害怕失去控製或發瘋, 13. 害怕死亡. 而以上突然激增的驚恐發作可能發生在個人的平靜狀態或焦慮狀態. 另外.在以上驚恐發作出現的一個月後,或更長時間,個人亦會持續地擔心額外的恐慌發作,或其後果,例如: 失去控制,心臟病發作,發瘋; 或者個人也會出現顯著的適應不良行為變化,例如: 其行為目的是避免驚恐發作,避免運動,或避免不熟悉的場景或情景. 按此了解心理輔導非藥物治療... 按此處返回免費情緒教室... 焦慮症有很多種類,其中一類是廣泛性焦慮症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根據美國 DSM-V 診斷手冊提供的資料,廣泛性焦慮症的意思是個人會出現過度焦慮和擔憂,這個焦慮和擔憂亦可以是個人所預期的,而且在過去至少6個月經常出現的日子是多於沒有出現的日子,而這個焦慮和擔心會關於一些事件或活動,例如工作或學校表現,等等. 另外,個人也會認為這個焦慮和擔憂是難以控制的。
至於這個焦慮和擔憂會涉及以下六種症狀中的三種,或更多,而至少有一些症狀在過去至少6個月經常出現的日子多於沒有出現的日子: 1. 焦躁不安或感到緊張, 2. 容易疲勞, 3. 難以集中注意力或頭腦一片空白, 4. 易怒, 5. 肌肉緊張, 6. 睡眠障礙(例如:入睡困難,持續驚醒,煩躁不安,或對睡覺感不足夠)。 注意:兒童只需要以上六項中的其中一項. 還有,這個焦慮,擔憂,或身體症狀會導致個人顯著的困擾或痛苦,或可以在社交,工作和職業或其他重要生活領域上構成功能性損害及影響. 按此了解心理輔導非藥物治療... 按此處返回免費情緒教室... 我們一般會認為情緒就是問題,當我們有這種想法,我們會自然地判斷情緒本質是壞的,而進入所謂二分化,即是好與壞,對與錯的兩極領域裡; 這樣,若然自己出現情緒,或者對方出現情緒,我們便會覺得個人是錯的,不應該有情緒,更要把情緒壓抑和收藏起來,否則便是不好. 但是,我們愈想這樣,個人便愈辛苦,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會愈困難,個人不被明白的感覺愈強烈,人際關係疏離感更嚴重. 輔導學裡的薩提爾家庭治療 Satir Family Therapy 提醒說:”問題不是問題,應對問題才是問題” “Problem Is Not The Problem, Coping Problem Is The Problem”, 即是說:情緒不是問題,應對情緒才是問題,其實情緒本來並沒有問題,如何應對情緒,管理情緒,和應對情緒的模式與管理情緒的方法才是問題. 所以,當自己有情緒時,先不用說:我有問題,以及當對方有情緒時,也先不要說:你有問題.
反思問題:
延伸閱讀... 按此處了解心理輔導非藥物治療... 按此處返回免費情緒教室... 一般移民都會選擇熱門移居的地方,這個想法也是合理的,根據研究移民非常需要支援的,包括"內部群體 "intra-group 與"外部群體 "inter-group. "內部群體"即是同一膚色及說同一母語的人,他們大多也是新移民或移民的第二代; 至於"外部群體"即是不同膚色及說不同語言的人,他們大多是本地人或是來自其他地方的移民. 在適應過程中移民面對很大挑戰和各類的問題,壓力實在不少,初來步到移民自然會傾向尋找"內部群體"的朋友,因為一方面大家是同聲同氣,亦可以借鑒經驗幫助自己容易適應陌生環境,所謂期望"有枝盲公竹",不用走"寃枉路"那麼辛苦; 可是,研究發現欺凌或岐視事件亦有不少是來自"內部群體"的朋友的,他們與"外部群體"的人士一起來欺負新移民,(即是移民欺凌移民),這個就與原本的期望完全相反,使新移民非常受傷,氣憤和難過,甚至感覺自己人都不幫自己人. 所以,移民家庭的家長也需要多留意小孩子在校內的狀況; 雖然,見到學校內有來自同一國家和城市的移民子女,原本的想法是自己的小朋友若有困難也會有人幫助而較易適應,但是,他們未必會是新移民小朋友的"內部群體"支援,可能甚至會令新移民的小朋友受傷害和感覺難堪及無助.
延伸閱讀... 如何處理及解決移民問題? (婚姻心理輔導) 按此處返回免費情緒教室... 我們一般對情緒的印象是負面的,甚至往往會傾向認為會刻意地這樣做-"通過情緒來控制別人",並經常將此標籤化-"情緒勒索" emotional blackmail, 所以,我們都會認為對方可能是這樣,還覺得自己或者也是這樣,感覺都是很差的; 故此,我們當然不會接納對方,更會拒絕自己,不想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不過在輔導學裡提醒我們一件事情,情緒是個人的一部份,是自然而生和與生俱來的,就算想法也是一樣,最初的感受與想法都好像是從腦海裡飄浮出來一樣,感覺就是感覺是沒有對與錯的,若然,我們拒絕這個自然的部份,即是拒絕自己; 當個人出現拒絕自己的狀態,只會令自己更加辛苦和難受,嚴重地產生挫敗感,而在互動關係裡,也同樣地使別人辛苦,令關係張力更崩緊. 故此,我們與其抗拒,討厭,或咒詛這黑暗面dark side,令自己跌入更深的負面情緒,甚至墮進想控制自己或對方的陷阱,不如先接受這個人類的自然部份,好像點亮一根蠟燭似的,幫助自己 尋找出路 ,反而能為己為人帯來盼望的可能性. 當我們接受這個負面情緒的自然部份時,是否等於我們要跟隨和選擇這個負面情緒,甚至讓它繼續放大? 答案不是;要接受和接納它並不等於要選擇跟隨它或放大它的,這是兩個不同的部份來的.
反思問題:
延伸閱讀... 按此處了解心理輔導非藥物治療... 按此處返回免費情緒教室... |
作者悅意輔導事工的專業心理輔導員 目錄: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