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沒有心理醫生?
香港沒有心理醫生,這只是一個俗稱; 一般分為兩類,其一是"精神科醫生",另外是"心理輔導員(治療師)"/"心理學家". "精神科醫生"是通過"藥物"給與治療,視受助者為"病人", 至於"心理輔導員"是通過"專業心理輔導","非藥物"方式給與治療,還有,心理輔導員更視受助者為"服務使用者",而不是病人.因為,我們心理輔導員相信每個人都是有能力和獨特的,簡單來說,這就像一句為人熟悉的說話"天生我才必有用". 故此,心理治療可分為以上兩類: (1)"非藥物-心理輔導治療" 和(2)精神科的"藥物治療". 有關如何選擇優質而良好的心理輔導治療,可參考以下各點: 在過程中-
心理金句: 每個人都是有能力和獨特的 反思問題:
延伸閱讀... 為何人總會有許多焦慮不安?
- 雖然好多人都會說我只想簡簡單單地過生活或平平安安就可以了,但是,我們都會容易感到擔憂及出現許多掛慮,有時更像是有心而無力似的. 從BOWEN的家庭系統理論研究指出於原生家庭的成長裡我們就在潛移默化與像是不知不覺的過程裡吸收了許多價值觀念,而這些價值觀念就會影響我們出現恐懼及焦慮不安,例如:沒有努力讀書將來你就會做乞丐(令人長期地產生驚恐及焦慮),生塊叉燒比生你好(即是:我是沒有價值的),你讀完書出來工作父母就不用辛苦(即是:我負累了父母,是我令父母辛苦,沒有我父母就不用辛苦了),你考第一及拿100分父母就給你獎品及稱讚(即是:愛是有條件,愛不是沒有條件的),所以,在成長過程裡,我們都是長期地吸收了許多負面情緒影響了我們,而這些[恐懼不安]就是我們成長中的絆腳石阻礙了我們的成長與發展,至於這類[價值判斷]就成為了我們的人生導航儀或枷鎖,當我們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及不可愛的,別人又會否覺得我們是可愛和有價值的呢? 是不會的,這就更會影響了我們的人際關係與互動效果. 焦慮情緒是怎樣出現及可以怎樣消除? - 我們的社會文化只看成果,不看過程,但是,"夢想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段旅程!"(無名氏) 況且,結果是終點只是一點,經歷是旅程是由許多點子組成的; 許多成功故事與發明成果都是由很多的失敗經驗一點一滴地累積而成,缺乏這些過程,成果是不會出現的; 所以,如果我們將焦點只放在一點,便會容易使人們及自己產生焦慮及負面情緒,更錯失了整個旅程及其他點子的可塑性. 我們的個人成長同樣是需要過程與失敗經歷,故此,我們需要接納自己這倨部份,開始學習享受你的人生旅程,並開托你的可能性! 那個方法能有效地處理焦慮? - 焦慮情緒容易使人枯竭,因為,焦慮會令人緊張,更催使你做很多事情,面對那麼多東西,個人自然會產生沒完沒了的感覺; 不過事實是,問題並不會一天完成或一下子便處理好的,是需要一點一滴地累積和逐步去解決的,而重點是每天做一點便有機會完成計劃,所以,每天一小步是有可能征服將來的大問題的,故此,不要輕看你今天的一小步. 相反,驚恐只會帯來焦慮,而焦慮更催使我們走向一個極端-[要做很多事情],忙亂則容易造成錯誤決定,最終認為”自己不好”,並走進惡性循環. 這裡以畢菲特的投資錦囊作為闡釋例子幫助我們掌握一些重點是能夠有效地降低焦慮情緒及幫助處理強迫行為: 1. 多樣化並不總是一個好主意 - 想多做多未必是好事,反而令自己不安! 2. 首先投資在你自己身上 - 通過輔導與學習提升自己心理質素對生活及工作會有幫助! 3. 相信你自己會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 - 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小步,並具體地肯定自己所做到的! 4. 只做你自己認識的投資 - 從自己熟悉的開始會較容易幫助自己踏出重要的一步! 5. 只關注你認為正確的新聞或消息 - 不要看不斷令自己出現負面情緒的新聞或消息! 6. 購買一家公司的股票等於買入一部分業務 - 將每一小步綜合起來成為一幅具體圖畫,並寫下一些鼓勵自己的說話! 7. 從你的錯誤中學習並繼續前進 - 每個人都有機會犯錯,重點是不要問點解,令自己產生更多負面情緒,反而從開放式問題,找出改變的可能性和方法. 8. 不要成為即日交易者 - 改變不是一天便出現,重點是要持續每一步! *所以, 重點是接納自己,活在當下,常存正念,並肯定自己的努力和做到的東西, 這是現在輔導學的[自我關懷]概念所提倡的. 心理金句: 恐懼不安是我們的絆腳石,價值判斷成為我們的人生導航儀 反思問題:
延伸閱讀... 情緒主導易構成人際溝通的誤解困局,學習接納情緒而不放大情緒既能預防情緒困擾,也可以打破人際隔膜; 為何他不接受你的關心和問候? 其實,他可能正處於情緒困擾的狀況.)
情緒可以操控我們,因為濃烈的情緒可以駕馭我們腦部情緒區域的運作,影響邏輯思維及客觀分析能力,主導了我們的思想及行為反應,於人際溝通時,造成誤解,認為不友善,甚至感到難相處,或者,我們也試過,我們對別人的關心問候,提點幫助,或好意,都被視為壓力,催迫,甚或成為怪責,覺得好人難做,甚不好受;所以,往往出現人際溝通的困局. 每個人總會有不開心時候,負面情緒是自然而生,避免不了的,因為,無論是正面或負面情緒偕是與生俱來,所謂,感覺就是感覺,是沒有對與錯的,就算是負面感受,也不是我們刻意制造出來,基本上,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所以,第一步就是去學習接納自己的情緒感受,包括正面和負面的,即是接納自己,否則,我們是拒絕自己的情緒感受,變成拒絕自己的一部份或拒絕自己,甚至怪責或質疑自己,令自己更困窘難受. 在接納之後,第二步就是不去跟隨或放大這些負面情緒,繼續擴大及鑽深這些負面感覺只會帯來破壞行為,既不利於自己,也影響他人,無助建立良好人際關係與環境,負面行為及結果都並非是自己想要的,若然做了,只會令自己陷入困難境況,並不好受.在處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加上深呼吸,特別是腹式呼吸,幫助自己專注,放鬆及安靜,將焦點放在自己的呼吸裡,專注於自己和呼吸,這樣,一方面能夠幫助自己安靜下來,另方面,也可以減少環境因素和情緒衝擊的打擾,令自己活在當下,能夠繼續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相關研究提醒我們要恆常地抽空到大自然去,因為愉悅的感官享受就是最佳的腦力補品,透過接觸大自然,腹式呼吸及簡單運動,例如持續的慢步放鬆練習配合五官感覺練習,便能幫助我們減壓,放鬆,舒緩情緒,提升專注力,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改善睡眠質素,亦有助預防精神或情緒困擾,相反只是放空大腦,並不是真正的休息,這樣只會令自己更累,值得我們留意! 身體患病容易被他人察覺,可是,情緒困擾,例如,抑鬱,焦慮等,卻往往容易被忽略,因為心靈問題是內在的,若當時人沒有說出來,旁人不會理解,就算道出來,也害怕被標籤為情緒病患者,不過,情緒是與生俱來的,是我們整個個體(人)的一部份,只是摸不著,看不見,卻是緊密地,與我,與你,與他們深深地接觸,所以,我們也需要學習接納與包容情緒,不要將情緒或情緒病標籤化,影響人際溝通,何況情緒困擾與身體患病一樣,是自然不過的,是正常人會出現的心靈問題,是可以處理的,故此,人際隔膜是可以藉著學習接納情緒而不放大情緒去打破並去除標籤化的問題! 心理金句: 控制情緒先要接受自己的情緒 反思問題:
延伸閱讀... [微輕鬆.零時間]怎樣幫助我們減輕壓力和預防情緒問題?
試過好忙碌而忘記了渴水或吃午餐嗎?我們人類可以把基本的生存感覺都壓抑下來! [微輕鬆,零時間]提醒我們怎樣保持健康,提升效率,舒緩壓力,減輕緊張情緒,及預防焦慮症,甚至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後記:大人和小朋友同樣需要! 心理金句: 改變可以由微小的日常生活細節做起 反思問題:
延伸閱讀... 當有親人離世, 可以怎樣處理哀傷情緒(Grief)? - 哀傷情緒是什麼及有什麼重點是需要留意的? 其實不宜單單轉移哀傷情緒至物件或他/她人身上!
最近遇上幾位朋友, 他們正經歷親人離世或如親人般的寵物離世, 其中一位知道自己正受情緒困擾, 常常想起往事, 睡得不好, 另一位說自己很正面積極, 還有一位則自太太因病離世後便跑到外地工作, 雖說事隔多年自己已好了許多, 但他們都不約而同每當提起往事, 總是按捺不住, 仍然淚流滿面. 在壓力指數表中, 配偶離世是第一位(100/100), 第二位是離婚(73/100), 第三位是親人離世(63/100). 如果這些壓力及情緒處理不善, 會容易出現類似抑鬱的狀況, 如果持續下去, 甚至真的會跌進抑鬱狀態裡, 事情愈來愈複雜! 個人面對哀傷時, 一般會出現很複雜和濃烈的情緒, 是周遭的人很難明白或適應的, 例如, 憤怒, 沮喪, 悲傷, 疲倦, 麻木, 焦慮, 孤獨, 空虛, 甚或自責等等, 以致當時人不肯相信事情真的發生, 不能接受事情, 不斷渴想, 不能集中, 及思想變得混亂, 情緒低落, 睡眠及胃口不好, 引致身體容易出現毛病, 甚至可以出現幻聽或幻覺等問題. 情況可以持續多年! 在處理哀傷時, 不宜過早抽離情感, 一般人都想盡快處理, 例如, 轉換環境, 裝修家居, 清理物件等, 期望藉此盡快忘記往事, 可以再過新的生活, 可是, 這些都只可能會帯來遺憾, 因為當時人仍處於被情緒主導的狀況, 較為混亂, 不適宜做任何重大決定及改變, 這些只會再增添個人壓力和負面情緒, 或者一時沒想清楚而丟掉或毀壞了值得留下來的東西, 將來發現自己想留下來作個記念便感到很可惜和惋惜. 所以, 哀傷情緒要逐步疏導. 反而, 更重要的是幫助當時人面對哀傷的情緒和痛苦, 在此, 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員幫肋, 不能單單將情感轉移至物件或其他人身上, 成為暫時代替品, 這樣, 可能出現弗洛伊德提出的防衛機制裡一種或幾種狀態, 例如: 壓抑, 否認, 補償, 升華, 幻懋, 等等. 在輔導面談過程裡我們先讓當時人接受失落的事實, 唯有在當時人能夠再次感受到自己能掌控周遭的事物, 學習到新的技能, 適應沒有逝世者的生活, 發現及創造新的意義時, 這是哀傷者需要完成的四個任務或過程, 他/她才能真正地痊癒, 繼續生活下去, 和找到一個恰當方法去記念所愛的人. 否則, 這只會繼續成為未完的事, 複雜而濃烈的情緒持續, 特別當遇到另一困擾或挫折時, 哀傷徵狀會不斷浮現和重複, 令情緒和問題變得更複雜. 最後, 陪伴哀傷者也不容易, 不好孤軍作戰, 他/她需要團隊的支援, 甚至是專業心理輔導員的幫助! 心理金句: 處理離世哀傷不要過早抽離 延伸閱讀... 如何幫助抑鬱症患者? 根據世衛最近的報導和調查,過去十年受抑鬱情緒影響的人士上升了18.5%,相信抑鬱症更是導致全球健康不良和残疾的主要原因.
抑鬱症的一般徵狀除了是低落情緒持續出現,對工作及身邊的事物,甚至是本來很喜歡的活動嗜好都失去興趣,胃口大大改變(減少或增加),和睡眠質素嚴重變差等,另一樣令出現抑鬱情緒人士特別困苦的是-"憤怒情緒向自己內部翻騰及攻擊自己", 即是他/她的自尊心通常較低,不夠自信,自我形象較差,常常容易覺得自己不夠好,怪責自己,甚至認為自己做錯,或將問題歸咎於自己的不是,故此,他/她較容易受到別人的說話影響,令他/她感受傷害,例如,就算是家人或朋友的鼓勵,叫他/她努力,他/她聽起來也好像是責怪,說他/她沒有努力,不肯嘗試,負面,不積極.這樣他/她的人際互動變得好不容易! 至於這些反應一般是與個人成長有關,因為得不到肯定,關注不足或被忽略而形成的,所以往往認為自己不夠好或不是,故此他/她老是要求自己,不過又未能達標,做不到自己的想望,使自己既痛且怒,趺入困境. 故此,家人,朋友或照顧者可以- (1)避免對出現抑鬱情緒的人士說"要正面",或"要開心些",減少他們出現責怪自己的"不是"或"不好", (2)多點陪伴他們,幫助消除被忽略的感覺,及 (3)盡快尋找專業心理輔導員的幫助;而在心理輔導非藥物治療過程裡就是要去幫助出現抑鬱情緒的人士能重新肯定和建立自己,發現,察覺及找到自己的價值,堅持並委身的地方,或看重的人和事物,最後看到改變的可能性,重拾自己和對周遭環境的恰宜掌控感與能力感是很重要的! 心理金句: 抑鬱的憤怒情緒會攻擊自己 反思問題:
延伸閱讀... 夢好像是雜亂無章的,但它打破了規範和跳出框框; 夢境甚至能通過嶄新方式與創意的景象提醒我們個人所忽略了的情緒現況和煩惱狀態,它也改變了我們的既有思想模式. 創新思維其實需要勇氣,有趣的是夢境讓我們不被捆綁於傳統框架之內。
我們每個人都會發夢,是自然的心理與生理現象; 夢境多數是在淺層睡眠中發生,發夢時間大概是10分鐘,愈接近睡醒時,夢境會愈長,可以是20-30分鐘,甚至長達50分鐘. 雖然深層睡眠沒有夢境,但是,我們的腦部仍在運作,在深層睡眠時,我們的腦部正在更新和刷新,將不重要,瑣碎與沒有意義的東西清除掉; 至於在淺層睡眠及發夢時,則是處理我們於日間面對的壓力事件,例如:工作問題,生活困難,複雜的人際關係,等等. 所以,當我們壓力愈大愈多,夢境的數量可能會愈多. 在夢境及淺層睡眠時,腦部沒有停止,這時主要是我們腦部的情緒區域的活動,所以,夢境好多時是非常新奇和開放的; 故此,縱然是古怪難明的夢境,其實它們也會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既有感受,亦有主題.有一個人在夢境裡看見自己患了肺癌,在現實中他抽了煙多年; 早上夢醒了,他記起自己這個夢境,第二天開始他便將這個難以改變的習慣戒除了. 夢境會堅持透過創作來達到目標和提醒我們,我們並不是不知道問題所在,只是我們一般覺得個人好忙碌,好煩惱,不想開放自己,不願意去認真面對和理解問題所在; 開放就是好奇者的先鋒,當此路不通,它能夠幫助我們看到一些我們忽略了的問題重點細節和做一些不肯嘗試或不同的事情; 夢境就是開放並具創意的,夢境不壓抑自己個人的本質,而我們在夢境裡便開始了經驗新的事物和個人的冒險和刺激之旅! 最近看到一位事業有成的中年人分享,縱然他現在已完成了人生許多事情,甚至說自己現在是可以退下來,但是,在夢中也會出現相關的情景,例如,考試交了答題卷,卻況然發現自己原來是未有準備好便去應考,他回想,自己好像仍然是被年幼時與父母親的相處所影響. 這就是家庭系統理論中所指出的低分化low differentiation,人們總是於成長中被父母的情緒,說話,或一張臉所影響和困擾,令自己感到不能自由,虧欠,內咎,自責,我是不好, 錯的,無用,無能力,無價值,不被愛,諸如此類對自己的評價,不斷地困擾自己,產生壓力,影響日常生活及事業發展,以致個人容易情緒化或被情緒主導,與家人或別人的關係較高黏融,傾向盡力爭取別人的認同及應許,影響精神,情緒,及身心靈健康,甚或出現噩夢. 另外,這也是存在主義,如完型治療提及的未竟之事,因為在成長經歷裡,我們總是得不到由父母而來的認同,而父母卻永遠是帶著許多期望在兒女身上,就算我們長大成人了,在心底深處,或是於潛意識領域,我們也是無法擺脫父母對我們的要求. 最近看了一套劇集,當中說到一對夫妻失去了一個兒子,夫婦每隔一段日子便吵架,太太常常要求改善生活,埋怨丈夫得過且過,賺錢不多,更渴望兒子成材,入讀名校,要求丈夫配合,而丈夫則堅持己見,認為做人應該安份守己,不可好高騖遠,自由自在就已經是幸福.當兒子不斷地看到父母衝突,又常常認為自己做不到父母的要求,雖然表面若無其事,但是內心卻非常寂寞,更不知不覺地攝入了這些負面情緒和信息,會變成好像一個枷鎖,有一天兒子被魔鬼捉走了,父母不見了兒子,心急如焚,四出尋找,最終找到了魔鬼,可是兒子巳不想回去,表達出做不到父母要求的內咎,看到父母至親常因自己吵架的痛苦, 以及在人世間生活的不快,這時魔鬼便將這對夫婦與兒子的所有記憶清除掉. 在後現代主義,如敍事治療說明如果人於成長經驗中被社會及家庭規範了,這些規範是可以成為我們人生的枷鎖,令我們的人生圖畫充斥著問題,好不自由和快樂,覺得人生總是營營役役,好像找不到人生意義,更出現負面情緒,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當我們能重新認識自己,擺脫和打破這些在心底深處的枷鎖,找出屬於自己人生旅程中的閃亮星星,由從前的焦點改變過來,並且看到人生的不同選擇和可能性,我們便能不再被低分化 low differentiation 影響,不再被別人的情緒,說話,或一張臉影響,我們便能尋回和得著自己的人生. 心理金句: 夢境會堅持透過創作來提醒我們 反思問題:
延伸閱讀... 面對逆境(例如:疫情,失業,健康問題,家庭及生活壓力,關係問題,等等),個人較容易會出現驚恐,嚴重的更會在情緒上感到抑鬱,焦慮,煩躁,擔憂,恐懼,恐慌,不安,緊崩,有壓力,崩潰,令人無法集中精神,認為能力不足,無力面對,害怕孤單或一個人,甚至身體出現頭痛或疼痛,胸口緊縮,肌肉崩緊,心跳加快,冒汗或發冷發熱,顫抖,疲憊或易累,手痲痺或兩腿不靈活.
我們可以運用下面7式來幫助自己處理焦慮問題(恐慌情緒),提升身心社靈健康,讓自己更有能力地面對疫情,壓力及逆境:-
心理金句:改變不是一天,持續每一小步,並相信自己會做到! 反思問題: 你發現自己最常出現上面那一個狀況及問題? 延伸閱讀... 情緒差,無人不明自己,工作壓力大,人際關係差,好辛苦?
婆媳關係問題非常困擾,仔女不肯聽話,夫婦溝通協調不到,經濟有壓力,生活好艱難? 感情出現問題,不知道怎樣解決,好煩惱? 生活營營役役,人生兜兜轉轉,不知道人生意義在那裡? 現在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大,情緒受影響,家庭容易出現問題,無法成為避風港或安樂窩,感情或婚姻關係破裂,離婚率高,據報導,現在每三對夫婦結婚便有一對離婚,患情緒疾病的人士愈來愈多,每十人便有一人患上抑鬱症,各類精神或情緒困擾愈來愈普遍,如焦慮症及驚恐症,等等,患者的年齡更趨年幼化,而精神或情緒問題往往與個人長期承受壓力有關,面對壓力問題不知如何處理,個人感到無助或產生焦慮,所以,及早正面處理至為重要. 情緒會蔓延,唔好比條繩斷呀! 倘若我們的負面情緒,壓力問題,或創傷經歷沒有恰宜及認真地處理,以為它們會隨著時間而過去,但是它們會成為未竟之事,鬱結和矛盾等,會纏繞和衝擊我們;一方面因為掌管情緒和價值判斷的右腦具有記憶功能. 另外情緒區域/右腦比邏輯思維區域/左腦更早發展,根據研究,人類的情緒記憶可以早於嬰兒時期開始,所以,原生家庭是關鍵基礎,個人成長經歷就不容忽視;當個人的負面情緒於不同層面重覆,不斷地擴展和蔓延,例如家庭關係,學校生活,人際互動,感情事宜,事業發展,和社會環境等,個人便會長期受壓,缺乏適當支援,便會容易變得敏感,產生兩極反應,如非黑即白,偏執,衝動,逃避,退縮,或容易被別人的一句說話而挑動自己的情緒,甚至會被擊倒或攻擊他人. 這樣,個人就出現情緒主導的局面,影響了邏輯思維區域的運作,包括說話能力,行為表現和思想反應,靈活性也會被限制,更產生反應過敏,反應大,短路或斷路,警鐘誤鳴,跌入情緒陷阱,感到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甚或失控,長期下去,還會影響內分泌,產生精神或情緒問題,更可以令人失去不同程度的生活及工作功能. 情緒問題是平常,切勿畏疾忌醫! 身體會患病,人的心理/心靈同樣有機會出現問題,這是平常和自然不過的事, 如畏疾忌醫,問題只怕繼續下去,更會嚴重影響個人情緒,感情,關係,家庭,生活及工作的基本功能. 心理輔導治療不是朋友間的傾談,是有系統和計劃的,舒緩情緒只是頭一步,心理輔導治療是以家庭系統理論為分析基礎,助人產生醒覺,發現洞見和找出長期壓力問題的成因,也帯來改變的盼望,這是自己也未能察覺的,所以,主要過程是集中處理壓力源事件,問題困擾,及精神或情緒問題的癥狀,如抑鬱,焦慮,躁狂,和沉溺行為等等,牽涉情緒,思想,和行為的互動反應,目標是提升心理質素,增強自信心和抗逆力. 心理輔導更要綜合多個輔導心理學派,抗逆力研究,腦神經科學,甚或靈性層面,去梳理情緒,解開鬱結,釋放自己,打破人際關係隔膜,擴闊個人選擇,提升改變的可能性,訂定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確立身份認同,及不再受精神或情緒困擾,所以,心理輔導可以避免無謂疾患標籤,能夠針對性地處理問題,促使治療效果的出現,令人在日常生活,工作與人際處境有更佳的發揮,邁向身心社靈健康與個人成長,其效用也是一個非藥物治療的選擇,減少倚賴藥物,能提升情緒,思想和行為的互動效能和產生較佳的掌控感,故此,心理輔導不只是見病醫病式的治療,最終是讓人自由地生活和有選擇地活出自己. 心理金句: 情緒會蔓延,唔好比條繩斷呀! (情緒問題與個人成長經歷有關.) 延伸閱讀... 情緒病與長期承受壓力有關?
一般人認為情緒好難控制,特別當情緒波動,壓力大,不被明白,被誤解,被標籤化,就更感辛苦,甚至會覺得問題複雜,像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困局,在此,我們從下面五點去拆解這個情緒困局,解釋個人由長期承受壓力產生的情緒問題(情緒病)及影響: 1.長期承受壓力引起自動化兩極反應: 我們都會好不明白,一句不經意的說話就令對方爆情緒或雷霆大發,我們好可能都曾經驗過這種尷尬,原來,個人在承受壓力時會出現攻擊或逃跑的自動化兩極反應,特別是當個人長期承受壓力而又未能自我調節就更容易引發這種類似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機制. 2.長期壓力與日常生活有關: 其實,長期承受壓力於日常生活處境裡就可以發生和累積,例如,原生家庭及人際關係,夫婦溝通,父母與子女相處,工作及經濟壓力,學習問題,個人成就,感情問題,親密關係及人生意義等,而現在坊間常提及的童年陰影也是情緒困擾的壓力源和核心影響,牽涉情緒,思想和行為三方面的成長發展,互動及調節. 因為,那些人和面孔會每天面對,那些說話和事情會不停重覆,例如,每天都聽見的催促聲(會帶來焦慮),嚴厲的責駡(會令人憤怒),持續的忽視或不被重視(會使人悲傷),無法達成的標準(會引發失望),沉重的負擔(會令人難過),不能改變的狀況(會出現無望),和無情的拒絕(會深感受傷)等,由於這些處境是重覆或不斷地出現才使壓力持續地產生,若果個人認為這些環境狀況無法面對或改變,或只能默默承受,或年紀細小根本無能應對,便形成情緒困擾,感到自己不知如何抵禦和調節,最終影響精神和情緒健康,引發各種精神或情緒問題或疾患. 3.情緒有記憶,類似處境鈎起自動反應: 由於情緒有記憶,倘若這些負面事件和情緒,童年及成長經歷沒有認真地梳理,情緒得不到恰宜的舒解,自我調節就不會出現,它們會纏繞及衝擊,之後亦容易被相類似的處境,人和事,說話和面孔等鈎起過往的情緒記憶,激發起濃烈的負面情緒,現在的事只是星星之火,因著過往累積的負面情緒記憶,卻燃點起燎原之火,令人變得敏感,自動反應兩極,或迴避,或攻擊,思想非黑即白,自覺難於控制情緒,影響人際溝通互動. 4.不要讓情緒坐panel或主導: 所以,負面事件及情緒沒有被梳理,就容易被情緒坐panel,被主導,被情緒影響了邏輯思維,說話能力,行為表現,思想反應,個人行為模式變得牢固,無論思想及行為都欠缺靈活性,凡事認為是應該,一定或不可改變,容易感到困難,無望,無助,受傷,易怒,擔憂或焦慮,嚴重的更可以失去不同程度的生活及工作功能,陷入困境,令人難受. 5.及早預防和治療情緒病或情緒問題能邁向持續的身心社靈健康發展: 現今情緒問題是普遍的,就像身體毛病是每人都有機會遇上的. 預防及治療就要深入了解自己的長期壓力問題,要從認識自己的原生家庭,生命和成長經歷去找出和處理壓力源和核心影響,及早梳理負面情緒和事件,一方面減少壓力長期累積對自己的影響,學習與自己的情緒做朋友,成為它們的管理員,定期梳理,扭轉被情緒主導的局面,減少自動化兩極反應,牢固行為模式,及非黑即白的思想,另方面提升個人的預防,覺察,抵禦和自我調節能力,包含情緒,思想和行為三方面的互動,並邁向身心社靈四方面的持續健康發展. 心理金句: 不要讓情緒主導/坐Panel 反思問題:
延伸閱讀... |
作者悅意輔導事工的專業心理輔導員 情緒問題分類手冊-目錄:
全部
|